印度这回真要被自己气哭了!
本以为成功捉弄我国一回,最后却求爷爷告奶奶的找到我们,这到底是咋回事呢?
有时候,印度的一些番操,真把我们看得一愣一愣,我们明明啥也没做,印度就把欧美订单翻了两倍送到我们手里。
【资料图】
印度最能拿得出手的产业,就是纺织行业了,觉得自己也有劳动力,也有棉花原料,先天条件跟我刚也差不多。
但让印度没想到的是,越比越糟心。
过去3年,印度纺织行业其实借机吃下不少欧美订单,但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按时交货,欧美企业无奈之下取消订单,立马找到我国企业,不惜出二倍价格让我们收拾“残局”。
订单被陆续取消,再叠加多重因素,印度失业率升到8.3%,光纺织领域就有千万人失业。
而反观我国,去年前11个月,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7%,出口金额高达19736.3亿元,美国回流的订单占比最高。
当然了,说到印度纺织行业的低迷,不是想踩它的痛楚,更不是沾沾自喜,而是要从中发现问题,因为纺织行业也曾一度被我们视为夕阳行业。
出现订单被取消现象后,印度棉花价格立马从11万卢比骤降到6.5万卢比左右,原料成本相当于砍掉一半,可即便如此,也没有扭转纺织行业的低迷,也没挽救回订单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问题出在生产技术和生产线。
对印度来说,纺织是劳动密集型行业,但对我们来说,智能化才是纺织行业未来的标签。
国内有这么一家纺织企业,在2018年引入了智能纺纱、智能物流、智能仓储等系统,并在工厂车间里安了大量传感器、工业机器人和AGV搬运小车等,成为业内第一家“黑灯工厂”。
啥是“黑灯工厂”呢?
简单说,就是生产线24小不停,但晚上却不需要员工加班。
而通过这番智能化改造后,同样的工作量,原来用53人,现不到15人,足足降低了71.7%,整个成本降低了14.85%。
因此值得自豪的是,我们有这样的转型成功的纺织企业,但遗憾的是,这样的企业还不多,而这也是我国不断加码智能车间、数字工厂补贴的核心原因。